作者:博物馆照明,易谷照明 发布时间:2016-10-10
照明对于博物馆、美术馆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照明在为观众提供内容丰富的展览,创造良好的视觉光环境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减少光辐射对文物的损害。博物馆展品的展示与保护,成为博物馆照明设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物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先民宝贵的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兵马俑具有鲜明个性的强烈时代特征,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保护文物,便是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
当下兵马俑的保护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俑坑的保护,二是兵马俑彩绘的保护。
原本彩色的兵马俑因为前期施工等原因,保护未能跟上,出土后在自然光的作用下,部分失去了色彩,在后期改造中,应会充分考虑照度,湿度等方面的要求,从而得到改善。
博物馆照明不同于商业照明或静物照明,因其文物展品都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因此在照明表现上要更多地侧重“物”的诠释和“史”的延展。同时,照明作为室内环境的第四维,还要有助于观众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参观、欣赏和研究。
照明的最终结果是给观众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同时要保证展品应有的照度,且尽量减小光学辐射对展品的损害。
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据专家介绍,在目前发现的兵马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2米、距地面深约5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而目前仅发掘了三分之一。专家根据每个探方里(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方格,分工发掘,这些方格叫探方)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多件,其中以步兵居多。目前,一号坑经前两次发掘(第一次为1978年到1984年间)共清理出土兵马俑1000多件。
接下来我们就基于秦始皇兵马俑的例子,对于博物馆照明与文物保护提出三点。
1、保护文物
如何安全保护独一无二的珍稀展品是博物馆展示照明的首要课题,照明设计和技术必须优先保护展品安全,控制和减少光对展品材料、颜色、质地等方面的损害。
控制文物和艺术展品的年度总曝光量,是协调保护与展示的重要手段。博物馆应当对展品灯光的年曝光量进行控制。
另外,博物馆展示的文物,易受光照环境的红外及紫外辐射影响造成加速老化和损坏,博物馆照明,博物馆展厅照明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本照明方案方案中,晶谷照明采用无紫外,红外辐射的LED博物馆照明专业灯具,配合控制与感应,有效控制了照度值与年曝光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历史文物。
2、还原本色
高显色指数的灯光可以真实地还原呈现历史文物的原貌、色彩,将文明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博物馆照明中,在陈列绘画、彩色织物、多色展品等对辨色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一般显色指数(Ra)不低于90的光源作照明光源。
本案晶谷照明采用高显色产品,除一般显色指数达到要求外,对于R9,R13等指标也严格要求,确保文物逼真表现。
在博物馆照明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展品需要,设置不同角度的灯光以达到最好的展示效果且最大限度地提高光的利用率。在多角度精准配光下,还原精彩艺术细节。
在该项目中,我们采用可调光束角及可调亮度的产品,根据展品大小及形状,精准配光。
3、石器类文物表现
兵马俑属石器类文物,根据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此类文物属于对光不敏感类,年曝光量没有限制,照度应低于300lx,考虑石器表面的彩绘,我们确定照亮限制300lx以下。
光源采用无红外,紫外辐射的LED产品,同时,考虑蓝光成分,光源应减少高频的紫,蓝光,故整体色温应相对低一些。
色温方面,石器类文物,相对冷一点的色温,对其质地,历史感表现较好。但是,太冷的色温,辐射能量高,故综合分析,我们采用4000K色温,既突出历史感,又能得到充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