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热线  0769-82836920    English
  1. 1
  2. 2
首页>新闻动态>行业新闻

博物馆照明为什么要规定可见光照度上限

作者:晶谷照明    发布时间:2017-11-20

博物馆照明,常常要求去除两类光:红外光,紫外光.

红外光是什么?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 用温度计测试经过三棱镜分光后各色光线的温度,发现温度由紫到红逐渐增加.可是,当温度计放到红光以外的部分,温度仍持续上升.

由此,他发现了一种不可见但能带来热量的红外光.可见,红外光能使被照射物升温.


红外光长期照射人体后会产生灼伤皮肤及眼睛水晶体等伤害,而对于文物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变脆,变硬等.

紫外光又是什么?

1801年 德国化学家 Johann Wilhelm Ritter 发现氯化银遇到光后颜色会变深,但它涂有氯化银的纸张放到紫光以外的区域时,这种变深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严重了.

由此,他发现了能使被照物产生曝光及化学作用的紫外光.

紫外光容易使文物老化,泛黄,变色,龟裂甚至毁坏,它是文物或展品变褪色,老化的主要原因.

那么,除了红外与紫外光,可见光有没有伤害呢?

有人认为不产生伤害,真是这样吗?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GB/T23863-2009》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中与博物馆的相关部分,都规定了可见光照度标准:

如果真没有,为什么要规定可见光照度上限?

故我们可以确认,可见光对于文物与展品也是有伤害的.

光对于文物损害可归结为化学反应,该过程为吸收能量或释放分子内蕴藏潜能.这些形式都需要一定量的能量,促使分子发现跃迁.而光辐射能提供分子跃迁的“活化能“.

光对于各类有机物都会产生伤害,如纸张,染料,丝织品等.

    光对于纤维类物损害:

纸张是纤维类文物的典型代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光辐射会导致纤维素聚合度下降,随之变脆,泛黄.除纤维素外,另一主要成分是木质素,它是纸张受光辐射后变黄的主要原因.木质素易氧化,在光和氧气的条件下,即发生氧化,发黄.

    光对于染料的损害:

染料分天然和合成两大类.天然染料源于动植物.光氧化是导致染料褪色的主要反应,染料分子吸收辐射能后激发,基态氧发生光氧化反应.

    光对于丝织品的伤害:

丝织物受到光辐射而变黄变脆,这种老化降解主要发生在丝素蛋白上,水和氧气在丝织物光降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光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

波长越短,能量越高!

假设某个被照物对于各种波长的光吸收是一样的,那么紫外光伤害最大,可见光次之,红外光伤害最小!

由于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一般色温越高,蓝紫光成分越高,也就意味着光的能量越高,可能造成的伤害也越大.

故《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GB/T23863-2009》中规定:

一般陈列室直接照明光源的色温应小于5300K.文物陈列室的直接照明光源的色温应小于3300K.

对于陈列室,文物展品多,把色温控制低一些,波长短的光成分降低,就能更好地实现保护.

故对于可见光,我们也要关注可能造成的伤害,尤其是能量高的蓝光,紫光等,在选择时也要多加注意!